close
以下轉自我的 Facebook :

說個小故事:

有次在某個不記得的地方,我與不記得哪個人的那個人聊天,提到某家店的某樣東西很好吃,那個人就不斷地說那樣東西是最好吃的,不吃的人的一定腦袋有問題,我聽了不以為然,但是我並不反駁那樣東西是好吃的,我說:「我不喜歡吃,因為裡面有蝦,我不敢吃蝦。」那個人氣急敗壞地說:「你怎麼可以說它不好吃?那是經過……」他說了好多的理由,就好像我不喜歡這樣東西就犯了滔天大罪一樣。

聽了好一陣子,那個人終於把話說完了,我才慢慢地說:「每個人吃東西都有口味的差異,我吃飯可以配醬油,那是我的習慣及喜好,沒有對錯。」我頓了頓繼續說:「你喜歡的那樣東西,剛好是我最不歡吃的,這不是我錯、也不是你對,這只是口味不同,僅此而已。」

那個人仍不能接受地說了:「反正你不懂吃,跟你說再多也沒用!」說完這句話後,往後的日子中,我遇到那個人只要說到有關吃的事情,那個人就會把我畫為「不懂得吃」的人,甚至還帶點敵視的味道。

上面是我在大學期間遇到的一個人的一個小故事,聽了以後有沒有覺得似曾相似?對於不同立場或是中間立場的人,是不是歸類為敵人比較方便?還是討論問題、分享資訊?當有人對於自己喜愛的事物提出相反意見,我們能不能坦然接受?因為那是民主的態度,對於不同意見的人能有包容的態度。

可能我拿這小故事來說,會有人反駁吃的東西無關緊要,跟民主不能扯上關係,而我說這是態度問題,藉此引申不會有問題。把「那個東西」比作政治態度,是不是也能夠對於別人的政治態度也能坦然接受?

有人就說了:「你遇到了別人反駁你,看你怎麼想?」好幾次我被這麼問,有次我就回問了:「你問這問題是因為不相信別人能夠坦然接受還是真的想要我是怎麼想的?因為這兩者問的態度不同、意義不同,我的回答也就不太一樣。」那次被我回問的人,不知道怎麼回答我,蹭了幾句話說:「你怎麼想,我哪知道!」

我當然可以理解那人不知道我在想什麼的原因,但我關注的不是這個,而是他這樣回覆的態度,那是一種不尊重、敵視、分別立場的態度,這樣的情形下難以繼續討論下去,因為已經把對方(我)當成是對手,像是辯論比賽中的對手,非要爭個輸贏不可,但我大多是站在討論的角度,就事情本身來討論,如果中間我認同對方的話法,我也毫不避諱,會直接告訴對方:「我贊成你的說法。」並且接著說:「但是你所說的其他部分,我還是覺得有點不能理解。」不過這樣經常兩面不討好,我不改變這樣的態度,因為我不是要去討好任何一邊。

大學時候,我經常這樣作,所以能與我討論事情的人不多,或說能看到我向對方道歉、贊成對方意見後,再加以說明我為甚麼贊成及我仍然有疑問或反對的地方,簡單說就是我很認真討論事情,我不當成是一般的聊天,因為這些事情當作聊天就沒有意思了,說說屁話可以,但那於事無補,還讓自己對事物的認識越來越往錯誤走去。

PS:本文無結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